文章编号 | 标题 | 作者 | 年卷期:起始页码-结束页码 | 点击 | 复制 |
20050410 |
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的研究思路探讨
|
狄留庆,蔡宝昌,陆茵,赵晓莉,单进军
|
2005,7(4):49-53, 27, 86-87
| 12502 |
|
20090606 |
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
|
萧 伟,陈凤龙,章晨峰,宋爱华,尚 强,王振中
|
2009,11(6):789-792
| 6682 |
|
19990315 |
药用濒危野生动物植物保护是中药现代化工作的组成部分
|
贾谦
|
1999,1(3):53-55
| 4071 |
|
20070212 |
不同厂家生产的丹参注射液色谱指纹图谱的比对研究
|
徐 曼,刘爱华,张金兰,崔亚君,果德安
|
2007,9(2):65-72
| 3626 |
|
20130918 |
金振口服液对脂多糖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
|
李素君,韩兆忠,秦萍,周军,王振中,萧伟
|
2013,15(9):1959-1965
| 3369 |
|
20100632 |
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实验动物模型和实验方法研究
|
梁爱华,李春英,刘 婷,曹春雨,郝 然,易 艳,郭 静,杨 华,易 红,王 治,马珠凤,张伯礼
|
2010,12(6):998-1004
| 3361 |
|
20110127 |
基于药效物质基础的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
|
陈修平,钟章锋,徐曾涛,燕茹,李澎涛,王一涛
|
2011,13(1):137-142
| 2584 |
|
20110105 |
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“组效关系”研究思路与策略
|
许海玉,唐仕欢,陈建新,李德凤,陈畅,杨洪军,刘昌孝
|
2011,13(1):30-35
| 2455 |
|
20040304 |
中药缓释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
|
杨明,杨荣平
|
2004,6(3):19-21
| 2429 |
|
20040509 |
对新版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》的若干意见
|
梁茂新,洪治平
|
2004,6(5):40-43
| 2424 |
|
20090420 |
半夏不同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
|
李 花,张明生,彭斯文,徐 利
|
2009,11(4):566-569
| 2351 |
|
20010407 |
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
|
杨光明,蔡宝昌,王明艳,潘扬
|
2001,3(4):29-34
| 2341 |
|
20080205 |
缓控释给药系统在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研究与思考
|
朱春燕,王向涛,廖永红
|
2008,10(2):23-27
| 2256 |
|
20090605 |
支持向量机在构建白介素-1β转化酶抑制剂药效团模型中的应用
|
杨 晔,张燕玲,乔延江
|
2009,11(6):783-788
| 2190 |
|
20100523 |
中药难溶性药物注射给药配方策略
|
刘瑞新,史新元,乔延江
|
2010,12(5):793-797
| 2189 |
|
20100518 |
桔梗不同组合杂种一代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比较
|
赵禹凯,魏建和,杨成民,褚庆龙,许旭东,金 钺,师凤华,王树彦
|
2010,12(5):768-772
| 2166 |
|
20000203 |
生物色谱技术分离、鉴定和筛选中药活性成分
|
邹汉法,汪海林
|
2000,2(2):9-13, 54
| 2149 |
|
20110130 |
发现·辨识·优化——中药新药设计的核心与关键
|
杨洪军,雷燕,唐仕欢,陈建新,许海玉,李韶菁,陈畅,黄璐琦
|
2011,13(1):154-158
| 2115 |
|
20090131 |
微透析-UPLC—MS联用技术在方剂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
|
郭建明,段金廒,唐于平,尚尔鑫,钱大玮
|
2009,11(1):158-164
| 2046 |
|
20020113 |
影响一步制粒机制粒因素探讨
|
史同生,郭俊,林彤慧,徐光
|
2002,4(1):50-51, 73
| 2043 |
|
|